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前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院長、前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三軍總醫院主治醫師、台灣神經調節學會 常務監事、經濟部「衛生及醫療器材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愛家自然診所院長

國中生手抖仍無解 疑似自律神經失調

陳惟華/愛家自然診所院長、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
健康醫療網2013/11/27

台南市國中生疑似喝了紅茶,出現手抖或喘不過氣的症狀,已經快一個月了,卻檢查不出原因。最近,有兩位又出現相同症狀,轉了三家醫院,目前還在住院檢查,可能疑似有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精神病,而是一群血液循環不良的功能性疾病。現代人由於「生活壓力過大」和「飲食遠離天然」,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病友越來越多,其中較少人了解不當食物對自律神經的影響。由於日常不知不覺吃了不對的食物,身體會自動活化交感神經來產生發炎反應去排斥不對的食物,久而久之導致交感神經過度亢進的自律神經失調,結果造成了身體「慢性發炎」。如果慢性發炎影響到腦部的血液循環和神經元之間的協調運作,便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慮、失眠、胸燜或手抖等症狀。
        由於自律神經的活性會隨著身體的情況和環境的改變隨時在變化調整,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所以自律神經失調的診斷是採用排除法,加上自律神經的客觀檢測。當您身體有不適的時候,必須經由醫師的診治和儀器檢查,若排除了腫瘤、感染、血管阻塞等器質性的病變,但又找不出病因,就如同上述國中生持續手抖情況,就可以進一步到自律神經門診看診。
        根據自律神經的檢測結果,確認是那一類型的自律神經失調,並針對患部來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恢復患部的血液循環,把堆積在患部的乳酸代謝廢物和發炎物質運走。接著,氧氣和營養素才能夠透過改善的血液循環,充分運送到患部去修補細胞,結果就會一天比一天好,而達到最佳的修復效果。所以,大多數的自律神經失調,可以透過改變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和正面的心念獲得治癒,不一定非吃藥不可。
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chen-wei-hwa/12288.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