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前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院長、前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三軍總醫院主治醫師、台灣神經調節學會 常務監事、經濟部「衛生及醫療器材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愛家自然診所院長

腸道細菌代謝奶蛋魚的卵磷脂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陳惟華/愛家自然診所院長、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醫界蔬食聯盟發起人
       
        最近動物研究已顯示,腸道微生物與冠狀動脈疾病之間的連接機轉,是透過奶、蛋、魚食物的卵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lecithin)中的膽鹼成份(choline),被腸道細菌代謝成為一種促進動脈粥樣硬化(proatherogenic)的代謝產物,三甲基胺-N-氧化物(TMAO)。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在20134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新發現,確認人類的腸道微生物代謝奶、蛋、魚食物的卵磷脂、三甲基胺氧化物的濃度與心血管不良事件之間的關聯性。使用液相色層分析儀量化血漿和尿中三甲基胺氧化物、血漿膽鹼(choline)和甜菜鹼(betaine)的濃度。在健康成人吃下兩個煮熟的雞蛋和氘[D9]標記的卵磷脂卵磷脂挑戰)之後,運用線上串聯質譜儀量測其代謝物的濃度,並在口服廣效性抗生素抑制腸道菌群之前和之後做比較。進一步又追蹤4,007位擇期安排冠狀動脈導管檢查病患3年,以研究空腹血漿三甲基胺氧化物的濃度和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肌梗塞或中風)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下:
1、 吃下兩個煮熟的雞蛋之後,隨著時間增加體內三甲基胺氧化物D9同位素以及其他膽鹼代謝產物的濃度。
2、 給予抗生素抑制腸道細菌之後血漿三甲基胺氧化物的濃度明顯地被抑制;但停用抗生素之後血漿三甲基胺氧化物又再出現。
3、 血漿三甲基胺氧化物的濃度最高的一組顯著增加2.5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四組中最高與最低三甲基胺氧化物濃度的危險比為2.54 ; 95%信心區間,1.963.28P <0.001)。
4、 在校正傳統危險因素之後升高的三甲基胺氧化物濃度預測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P <0.001),即使在低危險群的患者也一樣。
       結論指出,從奶、蛋、魚食物的卵磷脂分解產生三甲基胺氧化物是依靠腸道菌群的代謝。三甲基胺氧化物濃度升高與增加死亡,心肌梗塞或中風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有關

參考文獻:
Tang WHW, Wang Z, Levison BS, et al. Intestinal microbial metabolism of phosphatidylcholin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N Engl J Med 2013;368:1575-84. DOI: 10.1056/NEJMoa11094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