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飲食是個人遏止氣候變遷的最佳之道,只減排二氧化碳無法及時遏止暖化災難

英國牛津大學發育醫學博士、愛家自然醫學中心院長
二 氧 化 碳 存 留 大 氣 千 年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所產生的溫室效應是穩定地球氣溫,避免氣候極端的冷熱變化,來適合地球萬物的生存。二氧化碳是最普遍的人為溫室氣體,來自石化燃燒和動物呼吸,代表著完全燃燒的化學產物,是穩定地球氣溫的功臣。不過,由於人類活動排放過多的各種溫室氣體,超出地球所能承受吸收才造成全球暖化。因為二氧化碳存留在大氣中一千年,其溫室作用會持續幾百年,光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無法達到近期的降溫效果。目前提倡省電、少開車等節能減碳的好習慣,是針對二氧化碳的減排,能逐漸減緩二氧化碳數百年後在大氣累積的濃度,是為後世子孫的百年大計。可是,只減排二氧化碳無法及時在數十年之內為地球降溫,來不及阻止地球暖化跨越不可逆的臨界點-北極海冰在10年內消失所引發失控的一連串災難!
牲 畜 排 放 溫 室 氣 體 第 一
牲畜相關產業排放5種人為溫室氣體:全球37%的甲烷、65%氧化亞氮、大量的黑碳和臭氧、以及9%二氧化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上述4種非二氧化碳的排放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50%。荷蘭能源研究中心2010年發現,過去由於使用與二氧化碳不同的儀器來測量甲烷與氧化亞氮,導致牲畜的排放量被全面低估。世界銀行專家2009年重新估算的結果,畜產業排放全球51%以上的溫室氣體,是全球暖化的主因!匹茲堡大學2010年研究也證實,紅肉和乳品的碳足跡第一,禽肉和蛋居次,而穀物和蔬果的碳足跡最小。
短 生 命 週 期 的 溫 室 氣 體
甲烷是第二多的人為溫室氣體,也是最普遍的短生命週期氣體,存在大氣9年,20年期的暖化強度比二氧化碳強72倍,主要來自牲畜的反芻和糞便。大氣中甲烷的濃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250%而二氧化碳只增加37%,反應出動物產品的增加遠高出石油產品的增加。黑碳則存在大氣數週,暖化強度卻是二氧化碳的4千倍,來自樹林焚燒和生質物質的不完全燃燒。地面臭氧存在大氣數週,來自工業交通廢氣的光化反應和牲畜飼料發酵。值得注意的是牲畜相關產業同時排放這三種短生命週期的溫室氣體!
停 止 南 北 極 融 化 的 方 法
北極理事會2009年宣布停止北極迅速融化的最快方法,就是減少甲烷、黑碳和地面臭氧生命週期較短的溫室氣體。降低甲烷的排放,可迅速影響大氣的輻射驅動力,比二氧化碳更快地冷卻地球。減少飼養牲畜也是降低其他兩種短生命週期地面臭氧和黑碳的最好方式。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發現發酵的牲畜飼料會排放臭氧其影響比車輛還大;甲烷排放時當地對流層的臭氧濃度也會增加。再者,焚燒樹木會產生黑碳,史丹佛大學賈克遜教授指出黑碳是造成北極海冰融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黑碳粒子可隨風飄送數千公里沉積在冰河或北極冰帽上,由於深色會吸熱因而使融冰加速。巴西里約熱內盧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在南極暖化最快的地區,有一半的黑碳來自亞馬遜河流域為了養殖牲畜焚林墾地後產生黑碳所造成。
不 飼 養 牲 畜 及 時 救 地 球
科學家指出少吃肉蛋奶,自然就會減少畜產業所排放甲烷、黑碳和臭氧三種暖化威力很強但生命週期很短的溫室氣體,它們會很快從大氣消失,能夠及時為地球降溫。由於人為排放甲烷的最大來源是飼養牲畜,所以首先是要降低動物產業排放全球51%以上最大宗的人為溫室氣體,才能快速和明顯地為地球降溫;然後我們才有足夠時間,來發展環保科技和永續能源等長期措施去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中研院地球科學所汪中和研究員指出,現在就必須有所改變,大家努力減碳除了長週期的減二氧化碳外,也要降低甲烷等短週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低甲烷的排放不但要比二氧化碳容易的多,而且效果會非常顯著。減少甲烷排放獲得國際科學家們的共識,已在先進國家流行起低碳素食風。
健 康 低 碳 的 蔬 食 救 兒 女

(本文刊於光寶集團 光雜誌2011 Nov 35期34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