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前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院長、前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三軍總醫院主治醫師、台灣神經調節學會 常務監事、經濟部「衛生及醫療器材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愛家自然診所院長

平衡自律神經 健康再升級

陳惟華/愛家自然診所院長、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醫界蔬食聯盟發起人
健康醫療網 2014/4/23

        現代人因為「生活壓力過大」和「飲食遠離天然」的兩大原因,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病友越來越多。
        自律神經失調其實和精神病不同,是由於自律神經所負責的「良好的血液循環」、「和諧的器官運作」與「平衡的發炎和消炎」三大功能失衡而導致的症狀,所以其症狀往往發生在二個或以上的部位或是產生多種症狀。例如,大腦的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失眠、焦慮、憂慮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消化道的自律神經失調,造成胃脹、軟便、腸躁症或胃食道逆流等,而腸躁症往往也會合併有焦慮症。
        當自律神經無法「自我維護」患部良好的血液循環的時候,就會發揮「自我診斷」的功能讓身體產生不適的症狀,發出健康失調的消防警鈴,提醒我們須要審視和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內容是否健康、是否有適度的休閒運動以及想法心念是否正面。如果只是使用藥物來壓制症狀,就如同剪斷自律神經的警報系統,讓健康失調繼續在體內悶燒,終究身體的大火會一發不可收拾,久而久之會產生癌症、心血管疾病或代謝症候群等所謂文明病的慢性疾病。
        由於自律神經失調的診斷是採取排除法加上客觀的自律神經檢測,所以當您有不適的症狀時,建議尋求相關的專科醫師看診,先做出正確的診斷並找出病因。如果仍然找不出病因,尤其是有多種症狀發生在二個器官或部位時,那您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建議至自律神經門診就醫
        心理的壓力或荷爾蒙失調往往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並不是自律神經失調唯一的原因。若要根治甚至預防慢性自律神經失調,需要先從「飲食」著手,不要讓「不對的食物」或「不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一直無謂地消耗身體自律神經的活性。吃對和諧共振的食物能保留身體自律神經的元氣,就足以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才能正本清源脫離自律神經失調的夢饜!
        疾病痊癒的關鍵,在於調節身體自律神經的活性,恢復患部的血液循環,帶走累積的乳酸、發炎物質、神經疼痛物質和自由基等廢物,很快地就會感覺到疼痛舒緩;接著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和氧氣就能夠經由已被改善的血液循環,充分地進入患部來修復細胞。由於每天都能有效地修補細胞,所以症狀就會一天比一天好,一週比一週好,最後就能達到最佳的修復狀態。這就是發揮自律神經所謂的「自我修復」功能。所以說自律神經決定血液循環,也就決定了生老病死。因此,自律神經是疾病痊癒的關鍵,是人體自癒力的執行者,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身體和諧的共振調整自律神經的活性,進而維護正常的血液循環與器官之間運作的協調因而創造了健康。由於飲食運動心念都會影響身體共振的和諧,所以是決定健康與生病的三個生命操控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